一提到法国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“浪漫”,而且也有不少人选择移民到这里。
根据统计,2021年时,法国大约每十位常住居民中,就有一位是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。换句话说,如今法国三个人里,就可能有一个人属于移民家庭。有人甚至打趣说,现在想找一个“纯正的法国人”太难了。
移民的大量涌入,一方面确实为法国提供了劳动力,推动了经济发展;但另一方面,也带来了治安、冲突甚至流血事件,让不少法国民众感到头疼。于是有人在网络上提出疑问:“为什么中国的移民就很少闹事?”
法国移民潮的背景
二战结束后,法国因为战败国的身份,国际地位下降,又因战争导致交通被毁、耕地荒废,经济极度低迷。为了恢复工业和经济,法国急需大量劳动力。
展开剩余88%然而法国人普遍生育率低,政府再怎么号召,响应者也不多。于是,法国决定大量引进移民。
在此之前,法国已有两次大规模移民潮:
- 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,大约一百万移民从东欧、南欧来到法国;
- 一战后,由于大量青壮年战死,又出现了新一波移民潮。
但二战后情况不同,法国主要从非洲殖民地引入劳动力,因为当时东欧被苏联控制,南欧劳动力也不足。如今,非洲移民已占法国移民总数的45%。
法国曾长期在非洲殖民统治,为了维持统治,他们在当地推广语言、文化和习俗,因此二战后非洲人进入法国时,语言交流并不困难,也很快适应了工作生活。
移民带来的矛盾
刚开始,黑人移民大多做底层工作,工资低又辛苦,并未对本地人造成威胁。那时,法国劳动力缺口被填补,经济快速复苏,社会整体向好。
但随着时间推移,问题逐渐浮现:
1. 就业困境:经济转型导致传统产业衰落,移民群体因受教育程度有限,加上潜在的种族歧视,很容易长期失业,进而滋生犯罪。
2. 居住压力:大量移民推高了房价,普通人生活更艰难。很多移民被迫聚居在条件恶劣的廉租房中,环境差、生活压抑,容易与主流社会隔绝。
3. 人口结构变化:移民群体的生育率普遍高,本地人却持续低生育,导致移民后代越来越多,但他们大多出身贫困家庭,教育资源不足,难以向上流动,失业与贫困在下一代中依然延续。
4. 文化冲突:法国实行“同化政策”,要求移民接受法国文化,但二战后的非洲移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,他们建了两千多座清真寺,坚持宗教习俗,甚至在部分群体中,宗教法的地位高于国家法律。这种差异让他们难以完全融入。
久而久之,移民及其后代产生了身份认同危机:他们既难以被法国社会完全接纳,又与原本的母国渐行渐远。这种夹缝身份,让他们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,甚至走向极端。
移民问题引发的冲突
- 2015年《查理周刊》事件:因讽刺穆斯林先知的漫画,两名极端分子行凶,造成12人死亡。随后在犹太超市又发生恐袭,4人遇难。
- 2015年巴黎恐袭:体育场和剧院发生连环爆炸与枪击,132人死亡,300多人受伤,震惊全球。
- 社会情绪对立:2019年巴黎圣母院失火时,很多法国民众感到痛心,而部分移民群体却表现出幸灾乐祸,甚至在游行中喊出“巴黎不止是法国人的”口号。
这些乱象,折射出法国移民政策长期缺乏有效管理,导致本地人与外来人口矛盾日益加深。
中国的对比
相比之下,中国的外籍人口并不少,但总体上并未出现大规模的骚乱或对立。主要原因有:
- 人口基数大:14亿人口的背景下,143万外籍人口比例很小,难以对整体社会产生明显冲击。
- 政策严格:中国对入籍、绿卡有严格要求,通常只有高技术人才、企业家等能长期定居,减少了因贫困带来的社会问题。
- 法律执行力强:对非法移民或违规行为,中国态度明确,轻则处罚,重则遣返。
- 文化氛围:中国社会普遍对外国留学生、人才比较友好,提供奖学金、优待政策,减少他们的抵触情绪。
- 宗教环境宽松:中国没有单一的主流宗教,提倡宗教自由,因此在宗教层面冲突较少。
正因如此,中国的移民群体总体上能较好地融入社会,不会像法国那样频繁引发矛盾。
总结
法国在引进移民时没能很好地把握“度”,过度依赖外来劳动力,却忽视了长期的文化、经济和社会融合问题。随着移民数量增加,问题愈演愈烈,甚至出现了“反客为主”的局面。
而中国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、严格的政策管理以及较高的社会包容性,使外来人口始终处于可控范围,也避免了法国式的困境。
所以,同样是移民,中国和法国的结果为何截然不同,其背后正是制度与管理方式的差别所致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灯网配资,配先查配资,福建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